■本报记者黄伟励通讯员吴冬芸吴双龙
“新一年,我们将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正视问题,奋发作为,争创一流业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日前,东田镇党委书记洪世杰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畅谈2019年工作思路。
记者:回顾2018年,您觉得东田镇发展取得的最大突破是什么?
洪世杰:2018年,东田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济发展有了新突破。2018年3月,东田镇从C类乡镇提升为B类乡镇,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全镇全年规上产值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20%;工商税收入库6457万元,同比增长33%,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绿色发展新突破。2018年我们聚焦兰溪小流域整治,“控源、截污、生态修复”多措并举,铁腕治污、绿色转型,打造美丽东田。一是大力推进工程性措施,千方百计地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推动更多项目挤入上级“盘子”,投资1000多万元推进晋江西溪东田段河道整治工程和兰溪龙潭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同时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完成镇区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铺设污水管网4公里。新建三格化粪池131个、建设3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二是“拆除模式”不停歇,全年共组织20多场集中拆除行动,共拆除取缔机砖厂17家、石材厂6家、洗砂场2家、生猪养殖场366家,拆除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兰溪流域水质显著提升,顺利“脱劣”。
文明发展新突破。建成湖山村家风家训文化长廊,新建3个村级文体活动中心(山西、盖凤、彭溪),提升3个村级文体活动中心(汤井、桃园、东田),新建4个标准化塑胶灯光篮球场(蓝溪村丰田、蓝溪村瑶峰、湖山小学和彭溪村柿脚),形成乡风文明建设大阵地。移风易俗成效显,2015年东田镇在全市率先发起“佛生日不请客”倡议,文明新风吹遍南安,其他乡镇纷纷效仿。3年多来,东田镇各村很好地坚持并发扬了这个传统,每年保守估计节省资金1000万元以上。2018年,桃园、汤井、湖山获评南安市和谐村,东田镇获评南安市文明乡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等。 (下转2版)
(上接1版)
记者:展望2019年,您觉得东田镇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短板分别是什么?
洪世杰:优势方面,东田镇山清水秀,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拥有省级生态乡镇、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等招牌,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资源优势,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等第三产业。2019年我们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推动凤翔谷生态旅游项目、东田敬老院纳入南安市重点项目,并与福建特色小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签约特色小镇项目。
今年我镇还着力推进东英公路拓宽改造提升、县道328线(兴东桥至汤井卫生所)拓宽改造提升2个交通道路项目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预计5月开工建设。同时随着南同公路的“白改黑”延伸到东田镇,我镇的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优势。
当前我们面临的短板主要有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基础设施建设还较为薄弱等。此外作为历史生猪养殖大镇,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一头猪”“一条溪”仍是制约我镇绿色发展的痛点。
记者:新的一年,东田镇如何扬长补短,再上新台阶,实现高质量发展?
洪世杰:新的一年,我们将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正视问题,奋发作为,争创一流业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抓项目、抓产业、抓招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5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和4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引导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固本强基。同时持续做好“乡贤经济”回归工作,围绕康养、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战略、新兴产业制造等产业,以精准招商、高效招商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二是抓环保、抓基础、抓治理,着力补上民生事业短板。提速东田镇河道整治工程和兰溪安全生态水系工程,加大三格化粪池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治理养殖污染,切实管住污染源,巩固提升兰溪流域生态治理成效。提速蓝溪小学教学楼建设、推进东田中心小学综合楼项目,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湖山村家风家训文化长廊基地的示范作用,组织镇村干部和学生学习、传承优秀家风家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倡导婚丧礼俗新风。持续深化“和谐村”创建,推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