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喇昆仑山深处海拔5390米的天文点,有一个在这里驻守了59年的边防连队,一代又一代忠诚戍边的青年官兵,在这段尚未勘定的国界线上坚守了半个多世纪,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祖国铸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天文点边防连组建于1959年,因50年代我国在此设点采集天文观测数据而得名。这里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全年七级以上大风要刮140多天。记者经过两天的颠簸,开进了喀喇昆仑山的深处,在海拔4000多米时还有零星的藏羚羊为伴,再往高攀升就连草也看不到了。深秋的高原气候变化无常,刚才还风和日丽,突然狂风大作、雨雪纷飞,已有14年驾龄的老司机师耀文也不得不放慢车速。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战士 师耀文:现在前面都看不见路基,如果不注意,就从路基上下去了。
绕过一个个山谷,天文点边防连的营房映入眼帘,这里的海拔高达5190米,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45%,紫外线强度却高出50%。高原反应,是初上高原的人面对的第一个考验。
天文点边防连指导员 王福田:第一次上山高原反应特别严重,车刚到连队就吐了,后面的几天意识不是很清醒,连队军医诊断出我脑水肿,紧急下送到医疗站,在那里治疗,康复之后又返回来到这里。我们的新兵上来反应特别严重的每年都有,但是我们主动要求要放弃、要下去的,基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