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南坡村发生征地冲突事件。当日,当地网友通过QQ空间、微博等网络媒介发布现场图片,并向外扩散。11月22日,舆情开始发酵。
11月23日,大量信息报道称“11月21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南坡村,当地政府出动警察、‘打手’等上千人进村暴力强征,致使20余村民受伤”,网传“强征队还使用有毒气体喷射村民,致使多名村民中毒”。
11月23日当天,陇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是一起企业建设项目土地平整中引发的冲突,共造成5人受轻伤。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企业与个别村民就土地附着物的赔偿价格存在争议。
11月24日,陇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通报称,不存在强征的情况、不存在网民反映“雇佣打手”的问题。5名受伤人员现已得到治疗,伤情稳定。所谓“毒气”系灭火器不慎打开,将依法严惩造谣者。并称,相关部门按照“及时医治受伤人员,防止事态扩大,积极稳妥处理善后事宜”的总体要求,正开展各项工作。
舆论关注度分析
陇西征地冲突事件舆论关注度(单位:篇/条)
11月21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南坡村发生征地冲突事件。通过爆料的照片来看,多为农民倒地状、戴安全帽的人员强势对阵状,偶有图片显示农民被打伤流血、戴安全帽的人员手拎灭火器、民警掺杂其中。图片给人以农民和征迁人员之间明显的弱与强迥异的效果,舆情发酵的危机大大提升。
11月22日,该事件在网友的转发下开始在网络空间发酵。在事件扩散过程中,网友对事件的描述逐渐演变成了“用有毒气体喷射村民,致使多名村民中毒”的谣言。如@甘肃陇西萌少年:“甘肃陇西首阳镇政府利用‘黑社会’拿灭火器、匕首来施压老百姓强行征地。”@盼盼2374:“政府打伤老百姓,还拿灭火器放毒气伤人。”@叶子:“放着好像是毒气一样的气体熏人!”@darkmamu:“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南坡村,当地政府出动警察、打手等上千人进村暴力强征,持刀子、铁锹殴打不愿转让土地的村民,致使20余名村民受伤,之后强征队被村民赶跑。村民透露,强征队还使用有毒气体喷射村民,致使多名村民中毒。”
同日,@叫我一一徐大大发布微博称:“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某些人为了强行征地,雇佣1000多人冲进村中!现场还有人多受伤!”并转发给@央视新闻等微博。当日,博讯新闻网以“圈地毁田”为题进行报道,舆情进一步扩散。
11月23日,搜狐、网易、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分别对陇西征地冲突事件进行报道,多以《甘肃陇西强征土地引冲突多人受伤》《甘肃陇西暴力征地传使用毒气多名村民中毒》为题。
11月24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加入报道,多以《甘肃陇西就“征地打伤农民”进一步回应:不存在强征》《“毒气”系灭火器不慎打开》等为题。百度定西吧也开始讨论官方回应“‘毒气’系灭火器不慎打开”的真实性。
11月25日,《甘肃日报》以《陇西一企业征地引发冲突5人受伤 县委宣传部对网友爆料一一回应》为题,着重就当地进一步回应内容进行报道。至此,舆情已基本回落。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陇西征地冲突事件网友观点倾向性(抽样:266条)
需为被征地农民生计考虑(34%)
@热咖啡:没有了归属感,在当前社会越来越害怕明天的到来,如果国家把我家强征去了,我该何去何从?就算今天给你5万元、10万元那又怎样?明天他们如何生存?
质疑企业暴力征迁(24%)
@多情王子康:利益驱驶,会使企业向当地政府疏通关系。不管政府是否出动警察还是企业雇佣人员强拆,都会让人不禁要问:倘若政府严惩暴力征地、拆迁行为,带安全帽者还会这么猖狂吗?
暴力征地是缺少协调程序(17%)
@zhanglh999:为何暴力征地总是不断出现?是官员太黑还是村民太刁?如果是企业用地,经过价位合适的协商征地,用得着暴力吗?
违背依法治国的精神(11%)
@刘言伟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暴力征地违背依法治国的精神。
建议考核政府征地工作(7%)
@勤劳龙舒人:政府要将征地拆迁工作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凡是将老百姓工作做通的,自愿征地拆迁的才算合格,做不通的算不合格,强征强拆的应予严惩。
被征地农民有狮子大开口之嫌(4%)
@李周捷:确实有的被拆迁的人,会狮子大开口,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他(3%)
(略)
舆情点评
昆明晋宁征地冲突刚刚平息,甘肃陇西征地冲突再起,这也是舆论凶猛来袭的一个外在因素。而“暴力征地”“用毒气喷射村民”的传言以及农民流血倒地的现场图,也大大提升了舆情发酵的内在危机。当地相关部门在事件处置中展现了较好舆情危机应对素养,值得肯定,但其失误之处也为政府危机应对提供了镜鉴。
积极回应网民关切,持续信息发布更好地进行舆论引导。此次事件中,当地相关部门就网民关切的“是否强征”“冲突原因”“伤亡情况”“是否用毒气喷射村民”等情况一一进行回复,并将后续处置进行通告。积极回应关切,恳切表态,有效地控制了不实言论的传播和极端情绪的扩散。
当地相关部门两天两次回应,保证了信息公开的连续性。从走势可知,舆论不光出现了分化,还出现回落迹象,使事态进一步回到可控范围。并且,利用当地主流媒体《甘肃日报》进一步报道回应内容,进行负面舆情的扫尾工作,较好将媒体为己所用。
未能做事件的第一定义者,错失良机以致谣言广泛传播。“用有毒气体喷射村民,致使多名村民中毒”这一谣言是加重舆论挞伐当地相关部门的关键因素。然而,纵观该谣言产生和发展的脉络,我们发现,11月22日已经有相关言论出现,23日晚,当地相关部门才对此作出回应。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真相尚未穿鞋,谣言已遍布世界”,争分夺秒地做事件的第一定义者十分必要。只有官方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等给出界定,才能避免网络出现不良解读。倘若冲突事件发生后,安排专职人员监测、纠偏舆论,或许能及时阻止不实信息蔓延,避免谣言带来的公信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