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惠民润无声
□记者 陈少芬
近日,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民警在赣州市文清路巡逻。上月,我市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捧回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项“长安杯”,还有两个集体获得全国综治先进奖。 黄传钢 记者 陈地长 摄
秋天,又是一个收获季节。上月,赣州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又捧回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项——“长安杯”,还有两个集体获得了全国综治先进奖。这是五年的砥砺奋进中,赣州法治建设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五年来,赣州深入推进地方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全民守法等工作,全面推进法治赣州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亮点纷呈、特色突出,多项成绩全国瞩目:赣州解决执行难的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并在全国推广;赣州有效推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奖监护制度,被列为全国三大工作经验之一在全国推广;赣州创办的“第十一中学”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开展社会力量参与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教育试点单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场场推进法治赣州建设的生动实践,今天,法治之花开遍赣南大地,科学立法不断拓展,法治政府强力推进,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法治惠民润无声,赣州已形成了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自觉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和生动局面。
科学立法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市公安局就城市道路车辆通行方面重要立法举措举行立法听证会,并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针对我市中心城区电动车辆管理存在“依据难、取证难、处罚难”等突出问题,我市由市公安局具体负责起草了《赣州市城市道路车辆通行规定》(草案),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对电动车通行作出规定,以适应新形势下电动车管理的需要。
本次立法听证会邀请了15位听证陈述人和35位旁听人,从优化交通环境、规范行业管理、方便群众出行和保障法规落地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听证会后,市公安局形成听证报告,作为《规定》修改完善的重要参考依据。
《赣州市城市道路车辆通行规定》是我市取得地方立法权后,首批推进的立法项目之一。针对该立法项目举行的立法听证会正是我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举措。
地方立法权下放,开启了法治赣州建设新征程。两年来,我市按照立法法设定的权限规定,立足本地实际,遵循发展规律,依法有序推进地方立法,理顺了立法工作机制,建立了地方性法规协调制度、立法专家库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审慎制定了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
今年是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开展实质性立法工作的第一年。市人大常委会于今年4月颁布实施《赣州市立法条例》,这是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科学编制立法规划项目库,将城市管理、客家围屋保护、建筑扬尘治理等11个项目纳入今后五年立法规划项目库。设立赣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库,首批聘任专家19人,聘期5年。这在推动赣州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性工作,在服务地方立法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立法计划安排,今年要完成《赣州市城市管理条例》和《赣州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等4部法规规章的立法工作。在立法项目起草的指导和审核工作中,我市始终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把立管用之法作为立法宗旨和目标。
依法行政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今天,新一期全市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在赣州宾馆举办,为期一天的培训班将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基本原则、内涵要求和依法行政工作实务等内容,对来自各县(市、区)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赣州蓉江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以及市直(驻市)各行政执法单位有关负责人展开培训。
法治专题培训已成为我市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促进依法行政的常态化举措。五年来,我市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学法制度,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习法律知识,浓厚学法用法氛围,有效提升各级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
建设法治政府,核心是规范权力运行。2014年下半年,赣州市政府网站公布了赣州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市本级49个部门亮出“家底”,接受社会监督。这是我市首次公布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公布审批权力清单,加强了各级政府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
在推进行政权力清单编制工作中,我市大幅削减与老百姓关系密切、使用频率较高的权力事项,拿权力“开刀”,从自身“割肉”,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社会活力。
今年7月,石城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的经办人王庆宇签收了从市行政服务中心寄出的企业项目环评审批文件,至此,全市首份全流程“不见面”行政审批文件正式完成。“从办证到拿证,不仅用时短,而且全程都不用自己去窗口现场办理和取件。申请材料快递过去,办结证件再快递回来,真是太方便了。”王庆宇说。
从让群众“少跑腿”到实现“不见面”审批程序的优化,得益于我市不断深化权力清单改革,简化审批流程,让群众和企业受益。赣州在法治政府创建的探索实践中,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保障民生、提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基础作用。
法治引领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小悦10岁时,父亲被判处无期徒刑入狱服刑;11岁时,母亲带着弟弟改嫁他乡。小悦认为自己被遗弃,从此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轻生的过激行为。章贡区综治中心及时发现并积极介入,组织心理咨询师与社会工作者主动上门与其沟通,帮她调适心理。如今,小悦走出了心理阴影,变得阳光开朗。
这是我市探索开展影响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心防”工程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2016年4月,我市“心防”工程全面启动,它与人防、物防、技防一道,构筑起赣州“四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目前我市所有县(市、区)社区矫正监管中心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对社区矫正和刑释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我市鼓励干部职工参加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考试,并对一次性通过人员,全额报销培训费用,去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59人参加考试,26人通过。
加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有奖监护。近年来,我市强化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关爱管理,在全国率先创立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奖监护机制,有效解决了“工作不重视、管控不到位、环节不畅通、责任不落实”等问题。
探索多元联动抓化解矛盾机制,抓好矛盾预防化解。我市充分发挥各级综治中心汇总、对接、分流功能,使之成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指挥中心、中转枢纽和调度平台,目前,各级综治中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52万件。我市还打造行业纠纷化解平台,在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十个领域均成立了专业性调解中心。
建设法治赣州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享受到“法治红利”。五年来,我市以法治为引领,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平安赣州建设,“法治”二字已深深扎根于赣州干部群众的心中。
砥砺奋进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