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心理咨詢體現家事裁判溫暖

admin 2017-12-26 13:37:52 导读

导读 : 讓法官擁有更多途徑和方法探究家事矛盾的根本性因素,既能給法官處理糾紛提供多元化的參考信息,還能給劍拔弩張...

原標題:心理咨詢體現家事裁判溫暖

  讓法官擁有更多途徑和方法探究家事矛盾的根本性因素,既能給法官處理糾紛提供多元化的參考信息,還能給劍拔弩張的家事矛盾提供緩沖

  記者12月17日從深圳市寶安區法院了解到,11月27日,該院率先在廣東省出台家事案件心理咨詢工作規程,內容包含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紀律等,進一步完善心理疏導工作機制,最大限度撫平婚姻家庭糾紛各方因感情危機形成的心靈創傷。家事案件心理咨詢工作規程的出台,標志著寶安區法院家事審判改革進入全面深化階段(12月18日《法制日報》)。

  眾所周知,家事案件涉及情感和心理,交織倫理和道德,不能一判了之,應該關注當事人的心理情感需求。相比較其他類型的矛盾糾紛,家事糾紛有著明顯的情感因素,法官如果處理不慎,不僅無法化解糾紛,還有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引發刑事案件等嚴重后果。近些年,法院系統持續推進家事審判改革,切入點就是從家事糾紛特有的情感特征出發,以平復心靈創傷、彌合情感裂痕為手段,最終實現挽救家庭、降低家事矛盾烈度的目標,維護好家事糾紛各方的合法權益。

  當事人之間大吵大鬧是不少家事糾紛中難以避免的現象,尤其是在調解、審判等特殊場合及時間節點,如果法官不能及時紓解當事人的情緒,就容易導致矛盾升級,讓糾紛化解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根據司法實踐,能夠發現在不少家事糾紛尤其是離婚糾紛中,當事人情感層面的沖突同樣值得關注。法官裁判是依據証據事實等客觀因素,而當事人卻對主觀感受言無不盡、滔滔不絕,法官難以從當事人的陳述中准確找到裁判依據,而當事人則把法官當作傾訴的對象,把法庭當作表達不滿的場所。法官與當事人之間的這種沖突,也會進一步加大矛盾化解的難度。

  即便法官願意用更多的言語去撫慰受傷的心靈,家事糾紛的裁判結果也是冰冷的,因為法官不能拒絕裁判。此類裁判就是依法對當事人身份關系、財產關系進行調整,這種調整不會含情脈脈、暖意融融,可能難以避免對情感的撕裂,也可能會讓年邁的老人、年幼的孩童面臨真切的痛。這是由司法嚴肅中立客觀的本質屬性決定。

  建立家事案件心理咨詢工作規程,借助內設圓桌法庭、單面鏡觀察室、心理疏導室、幸福家庭成長學校、沙盤推演室等設施,讓法官擁有更多途徑和方法探究家事矛盾的根本性因素,既能給法官處理糾紛提供多元化的參考信息,還能給劍拔弩張的家事矛盾提供緩沖,讓糾紛當事人更加詳細客觀地認識矛盾糾紛的前因和后果。

  建立工作規程也能夠讓家事案件心理咨詢制度化、常態化,讓其逐漸成為處理家事糾紛的必經程序。心理咨詢機制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緩和矛盾、修復情感傷痕,其實也能對法院及法官予以保護。家事糾紛處理不當,法院及法官就可能引火燒身,不少針對法官的傷害行為就是因為家事糾紛,傷害者甚至是十幾年前家事糾紛案件的當事人。

  法官通過努力即便無法挽回感情,心理咨詢的溫度也能夠沖抵裁判結果的冰冷,表達司法機關及司法人員的人文情懷,通過心理上的關懷來撫慰傷痕累累的心靈。法律可以無情,司法者卻可以有愛,裁判結果冰冷,關懷卻能溫潤人心。

(責編:董俊彤(實習生)、黃策輿)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法制日报:道德银行须防时间坏账
下一篇:中国空军编队首次飞越对马海峡 赴日本海远洋训练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