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驻深圳记者 王 凯
5月7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41项措施,涉及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提升企业退出便利度、提升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许可便利度等,营商环境改革再度加力。
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近年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作为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深圳的营商环境好在哪些地方?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借鉴?记者对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营商环境研究专家、正和岛研究院执行院长兼首席研究员施星辉进行了专访。
政策体系相对完善实实在在让利企业
去年,全国工商联完成 “2018年营商环境评价”,首次跨行业、跨地区对全国营商环境进行系统调研,施星辉是主要参与者之一,并设计了系统的营商环境指标。
“营商环境是近几年的热词,虽然概念比较新,但是其覆盖的问题基本都是老问题。”施星辉表示,营商环境的概念来源于世界银行,主要侧重政府在企业监管、审批时可以进行技术性调整的一些指标,更多偏向于政府效能。
“抛开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哪里这种宏大讨论,世界银行的指标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政府可以在很多事务性的环节上提高效率,让企业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施星辉说,将营商环境作为抓手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可以实现“小切口,大成效”,促进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深圳在很多方面做得很出色。在施星辉看来,首要的一点,在于深圳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相对完善。
近年来,深圳在营商环境方面做了一系列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形成了一揽子政策体系。施星辉告诉记者,要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首先就要学习这种系统性的政策设计,针对自身政策查漏补缺,找到政策的空白点精准发力。
“此外,深圳的相关政策通常有很高的‘含金量’,这值得很多地方研究学习。”施星辉说,有些地方出台的营商环境政策,往往是把上一级的文件重新复述一遍,缺乏深层次考量,深圳在这方面要好得多。
政府部门在给企业批地的时候,一般都有容积率限制。而在深圳去年出台的营商环境改革20条中,专门提出鼓励建设高层工业楼,提高产业用地容积率。“只要企业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深圳允许其进行厂房改造时提高容积率,这对企业是很大的实惠。”施星辉说。
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政商关系良性互动
相比较来说,在深圳创办企业成本并不低,房价、办公、用工成本都处于较高水平,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还愿意待在深圳?
“关键是深圳政府帮企业算账,降低了企业综合成本。”施星辉说,其他地方虽然可能土地便宜,人工成本也不高,但是实际生产经营中存在各种隐性成本,导致综合成本很高。“有些地方只盯着几项可见的成本,比如提出最少审批、一网通办,但是往往忽视了背后的隐性成本。”
施星辉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做一些更细致的工作,比如结合特定的新兴产业算算账,制定政策时能够确保企业综合成本在全国处于低水平。
尊商亲商的社会氛围浓厚,政商关系良性互动,同样是深圳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原因之一。“深圳的政府部门感觉更像是企业,他们把自己看成是服务者,官员低调平和没有架子,因此更能够读懂企业家。”施星辉说,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很舒服”,是深圳营商环境的竞争力之一。
因此,要学习深圳打造营商环境,就要抓干部作风,并且在政商关系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要求、出台一些文件。同时,政府部门要定期对企业深入调研,让企业反馈哪些部门或者环节存在问题,实打实,动真格,形成“亲”“清”的良好政商关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终目标就是要打造企业家之城,让企业家有存在感、获得感和价值感。”施星辉说,从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等方面入手,深圳的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而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圳的营商环境将迎来新的提升。
形成营商环境品牌打造产业营商环境
“学深圳、赶深圳”,青岛应该如何优化自身营商环境?施星辉建议,青岛应该分阶段实施一系列措施,通过“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引领动作”三个阶段分步骤提升。
“规定动作”包括跟世界银行相关的一些指标,这些可以定量化的指标要立即行动,尽快提升到位。国内营商环境较好的地方,一般当地的“互联网+政务”相对发达,青岛应该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政府效能。
而对于一些不太好量化的指标,如法治环境等方面,青岛要有更多的“自选动作”。青岛要学深圳、赶深圳,就要把软环境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清理,有侧重的解决企业家的痛点问题。
施星辉表示,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青岛还必须结合本地特色,做好创新引领,也就是要形成“引领动作”。“青岛要根据深圳的指标补齐短板,同时对深圳没有的指标也要下功夫调研摸底,结合产业优势创造一些‘一招鲜’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青岛经验、青岛标准,打出营商环境的青岛品牌。”
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资源及政策不可或缺,青岛应该如何提升“创新环境”?施星辉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将各项政策及服务落实到位,同时创造一些有前瞻性的优化措施;二是要结合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打造产业情境下的营商环境精品化营造。
每一个新兴产业都像一个物种,对环境的敏感度和要求不尽相同。深圳的计算机产业独领风骚,离不开针对该产业的特定政策。施星辉表示,青岛应该结合重点新兴产业,以产业政策为抓手,营造更优质的产业营商环境,各区市也需在塑造大环境之外,结合特定产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微观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