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检察建议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通知》精神,以及《江苏大学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制定的主要目标,近日,在“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活动期间,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师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教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动形成自觉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校园环境。
一、广泛开展“五个一”,弘扬法治精神
“五个一”是指:至少开一次法治主题班会,举办一次法治讲座,观看一部法治影视作品,组织一次模拟法庭,开展一次法治志愿服务。
01
法治主题班会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推进新时代校园法治建设,从班集体层面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能动学院、药学院、外国语学院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班级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班会。





>
02
观看法治电影
法学院、汽车学院、药学院、材料学院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观影活动,选取《十二公民》《永不妥协》《法治中国》等影片放映,让同学们从影片中感受法治文化,了解法律知识,进一步提升法治意识。
法学院放映电影《十二公民》。↓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放映设备。→

↑汽车学院组织学生在观影后进行横幅签名。


药学院、材料学院分别组织观看《法治中国》纪录片。
03
举办法治讲座

电气学院围绕“安全与法治”主题,邀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察支队副大队长聂祎鑫作“与民同心,为您守护”主题讲座。

土力学院举办法治教育主题讲座,通过案例解读网络犯罪、校园暴力等事件的性质和处置方式。

材料学院举办女性安全防范专题讲座,教育在校女大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远离骚扰和恶意侵害,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敢于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正当权益。
04
开展模拟法庭

法学院举办模拟法庭活动,选取了刑事犯罪案件进行模拟表演,从司法程序和案件内容上进行展示,观众通过近距离观看,收到宣传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的良好效果。
05
法治志愿服务

计算机学院青志协走进镇江五凤口社区,举办“法治宣传进万家”普法活动,通过组织观看普法教育视频、发放和讲解普法宣传单等形式,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能动学院青志协举办残疾人普法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宣讲《残疾人保障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中涉及残疾人保障的法律知识,服务残疾人群体。

土力学院青志协走进社区开展普法教育活动,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宣传讲解,提高社区居民知法、懂法、用法意识。
二、深化检校共建机制,共享法治资源
加强检校联动,邀请检察官走进校园,通过上一节法治课、作一场法治报告、以案释法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走进检察机关,观摩司法活动,体验法治实践,实地了解和体验检察工作,帮助青年学生深入法律实践。
01
法学院开展检校共建
法学院与京口区人民检察院密切联系,加强并深化双方在法治建设、法律服务等方面合作。在“法治宣传教育周”期间,法学院邀请京口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开展司法实务讲座,聘请检察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还前往京口区检察院参观。

法学院与京口区人民检察院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法学院副院长李炳烁为蒋晓轩检察官颁发聘书。

大学生参观京口区检察院。
02
土力学院参观京口未检


土力学院组织大学生前往京口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局,参观“航标灯”青少年司法保护中心、“思齐”户外法治教育长廊、未检专门办案区、预防青少年犯罪互动体验馆、雨露工作室等。
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法学院学生会国际部举办世界青年法治说活动,中外学生共话法治,展现各自国家的法治建设历程,讨论法律热点话题,分享见解,深化交流,开阔视野。

法学院、材料学院、能动学院、机械学院举办法治宣传教育书法比赛。围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律伴我健康成长”主题,用笔尖书写中国法治的发展进步,用汉字彰显法治文化建设之美。

材料学院举办法治宣传黑板报比赛,围绕法治教育主题,手绘黑板报,助力“法治宣传教育周”活动。

管理学院开展“争做护法小卫士”活动,在江心洲实验小学针对未成年人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大学生志愿者与小学生一同做游戏,寓教于乐,播种法治意识,传播法治文化。

汽车学院举办法治主题辩论赛,围绕“法亦容情/法不容情”辩题,碰撞智慧、激发思考、扩展视野,提升对法律知识、法治文化的兴趣。

农装学院举办热点法律案例研讨会,以近期“女研究生维权案”为切入点,分析并讨论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及案例所引发的法律制度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方面的思考,激发同学们对生活中法律问题的兴趣以及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关注。

法学院与润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团建共建,围绕共享法治资源、共建法治文化、创新法治宣传工作方法、促进法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个方面展开全方位交流,提升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开启法治宣传新篇章。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是普法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审核|王玉忠
统筹|任建波杨雨
编辑|冒晓慧
图片由相关学院提供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