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讯(记者 桂楷东)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判断,全球10大跨国公司国际化员工平均比例为93.2%,而我国10大跨国公司国际化员工比例仅为33.89%,因此到2020年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国际经验的经理人,GTC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5月8日,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服务业工作委员会与美中教育机构ESEC在北京举行项目合作发布会,并就《ESEC成功商务英语》和《国际协调专员》两个培训项目的合作举行了签约仪式。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服务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安琴首先介绍了与会的重量级嘉宾并致欢迎词。
“ESEC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作为国家重要引智项目而引进,在中国陆续开展了国际贸易、国际商法、英语教学、高等教育管理、医疗健康等多项合作,总计培训逾25万人次,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北京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美中教育机构总裁余国良博士分享了美中教育机构ESEC在华服务38年间所取得的成绩和收获。
他表示,为推动中美关系和中美经贸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培养更多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进行国际协调、促进跨界沟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全球化人才。
因此,美中教育机构与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服务业工作委员会合作,共同推广《ESEC成功商务英语》和《国际协调专员》两个培训项目。引进中外专家设计的课程与教学方法,通过分层分类的国际化能力的教育培训和认证,培养一批“一带一路”倡议和深化改革开放急需的教育、医疗、金融、贸易、法律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美中教育机构副总裁龚阿玲女士详细介绍了两个培训项目的情况,包括课程的开发背景、开发意义、培训目标、课程内容、授课形式、适宜人群等,她根据多年在金融与创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加强跨界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这两个项目的设计和执行团队来自政府、教育、金融、贸易、公益的多元背景,教学主管Nancy Helzel老师分享了美中教育机构运用全脑学习、全身反应和任务教学法,在国内成功开展其他培训课程的情况,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兴趣。
龚阿玲还强调,这两个项目,除了涵盖职场最实用的四大模块(当众演讲、商务谈判、团队领导力、跨文化沟通)、全面提升学员的职场竞争力之外,还将邀请国际法律、国际金融、国际传播、跨境电商等领域的专家和实践者联合授课,并可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实战课程与培训。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服务业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王立社介绍了项目的推广和合作计划。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服务业工作委员会作为这两个项目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主持推动机构,全权负责项目的推广和招生工作。他鼓励与会的单位和教育机构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共同为一带一路的协作与发展做贡献。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各位与会代表纷纷询问项目合作的细节和课程内容的细节,表达了将这两个培训项目与自己当前课程和教学相结合的期待。
本次会议共吸引了包括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河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沈阳教育局、北京城市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州-诺丁汉高级金融研究院、大唐教育发展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华富丝路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京博控股集团、北京银手指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南湖畅想教育集团等三十余家机构和单位的关注和参与,与会代表反响热烈,参与热情高涨。本次交流发布会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