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手机念一段英语,刚一念完系统即刻给出评分,这样快速、精准的评分,人类教师都不一定能做到,但却是当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实现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
人工智能这股风,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不小的悸动。从7月份至今,英语流利说母公司流利说宣布完成近亿美金的C轮融资,坐拥学而思等品牌的好未来市值超越位居榜首多年的行业巨头新东方,成为当下市值最高的教育类上市公司。教育+人工智能被认为离应用场景、消费人群更近,两者碰撞的未来将是怎么样的?
AI+英语培训
教育+人工智能,先在英语培训领域火了起来。7月底,英语流利说母公司流利说宣布完成近亿美金的C轮融资。紧接着,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旗下沪江网校宣布推出成人在线口语新品牌“H italk”。而在今年5月份,沪江网校已经推出首款规模化应用的人工智能学习产品“U ni智能学习系统”。
数据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石。沪江创始人兼C E O伏彩瑞告诉南都记者,在将人工智能变成现金之前,其平台上超过1 .5亿用户积累了大量学习者的行为数据,现在正式进入落地应用的阶段。流利说创始人兼C E O王翌称,流利说从2012年创立至今积累了当下全球最大的中国人英语语音数据库———5.66亿分钟音频。
深度学习技术则让数据有了用武之地和落地应用的可能。基于已经积累起来的大量数据,流利说自主研发了英语口语和写作自动评测引擎,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流利说的“A I英语老师”。落实到产品上,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个性化、自行学习路径。
南都记者体验流利说旗下产品“懂你英语”发现,系统会先要求用户进行测评,给出综合评级,以及语法、发音、听力、阅读、词汇量等各项能力的具体水平成 绩 。完成测评之后再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弱项、强项,以及其所制定的学习目标,给出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
测评得到的结果不同,每位学习者所得到的学习课程也不尽相同。整个过程当中,没有人类老师的介入。再以“U ni智能学习系统”为例,其智能学习路径是: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能力评估-路径规划-个性化教学-学习效果评估。以此循环,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AI+人类老师
更多的时候,教育企业更强调人工智能+人类老师的搭配。伏彩瑞向南都记者直言: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完全取代老师,“未来十年教育行业的发展,一定是人工智能+人的智能。”例如H italk,除了基于大数据、学习需求智能匹配在线学习场景之外,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完成测试之后,人类老师会针对学习者的薄弱环节进行二轮实景演练。伏彩瑞称,这背后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沪江生态体系内的20000名外教资源。
线下传统机构也开始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引进,人工智能更多是作为人类老师的技术辅助。不久前学而思宣布品牌全新升级,学而思旗下乐加乐英语、东学堂语文,母公司好未来旗下乐未来将分别整合为学而思英语、学而思语文、学而思国际。学而思母公司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特别提到,将依托A I和大数据等科技辅助个性化教学,推广 创 新 型 教 研 产 品IT S/IP S、双师课堂、云学习等。
更早前发布的学而思网校ID O 2 .0个性化学习体系,则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触感互动等科技都用上了。例如,在上课期间,人脸识别技术将对学生面部表情进行识别并记录,老师通过数据调整课堂节奏。
上述这一过程当中,教学主体仍然是人类老师。白云峰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仍处在搭建基础底层、补齐短板的阶段,但对于人工智能给教育行业所带来的变化,白云峰感慨道:“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AI+生涯规划
和其它在线教育机构的“A I+教育”模式不同的是,iPIN选择从“A I+生涯规划”的角度切入教育行业。目前,iPIN旗下面向消费者的业务是一款名为“完美志愿”的高考志愿填报A PP。
“现在绝大部分的教培机构是给你培训,但是没有人帮助你规划该怎么走,新高考强调从高一开始每个学生要规划自己的人生未来,这个时候生涯规划就变成了教育的刚需”,iPIN创始人兼CEO杨洋称。
“填报志愿的痛点在于当你拿到那张志愿表的时候会蒙掉,根本不知道怎么填,今年浙江省新高考实行,要填80个志愿,浙江省连考试院都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就组织各种专家,也包括我们iPIN联合起来辅导学生,”杨洋称。
“高考志愿填报是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考虑生涯规划的起点,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做‘人生导航仪’,希望能够陪伴年轻人15-30岁成长”,杨洋介绍道,iPIN今年下半年还会将产品升级为“人生导航仪”,服务范围从高考志愿填报延伸到大学生职业规划。iPIN现在正在做高中和大学阶段的规划,未来逐步渗透到职场阶段。
左手C端 右手B端
“人工智能大面积场景应用,目前还没有到量产的阶段。”白云峰认为,教育+人工智能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但在特定场景优化、效率提升方面已有突破,例如语音识别对于某些固定学习环节已经起到取代作用。
业界的共同观点是,未来十年是教育黄金期,先天具备场景优势的教育可以走得更快。流利说合伙人、首席产品官翁翔坚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互联网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的则是生产力问题。翁翔坚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能否面向C端群体实现落地应用,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能够形成闭环:通过提供产品给用户使用,获得标注数据,利用数据锻炼、提升算法,再反馈给用户,让用户获利。对于2B类公司而言,在获取有效的用户数据这一环,便已经有诸多门槛。
而按照流利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其A I英语老师当下已有付费用户近60万人,公司在今年2月已实现规模化盈利。
南都记者注意到,好未来就流利说达成了战略合作,后者的英语口语测评技术将用于学而思英语等好未来系产品当中。也就是说,面向C端之外,人工智能教育类公司还找到了另外一条盈利路径:向B端提供服务。
iP IN也开始向B端输出技术和服务。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之外,iPIN还与辅导机构合作做生源规划、与高校做职业规划分析报告以及与企业合作做供应链匹配。在辅导机构中的合作伙伴包括新东方,“新东方的学生去培训但是缺乏规划,希望学生在新东方学习的时候,先做一个规划,根据规划再把新东方的课程推荐给学生,”杨洋称。跟高校的合作则是调整高校的教学资源、专业设置、学科设置情况等。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场景,但是教育这个场景和其他的人工智能不一样。”伏彩瑞则向南都记者表示,教育并不标准化,人工智能完全取代老师并不可能,但沪江已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赚到钱”。伏彩瑞透露,沪江从去年开始搭建人工智能团队,当下团队已经有专项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将近30人。
采写:南都记者 李冰如 马宁宁 实习生 徐小迪
南都插画: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