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门窗幕墙实训车间实训。
□本报记者 朱士娟 通讯员 路 静
党建强,业务强;党建兴,事业兴。建校初,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顶层设计了学校15年发展之路,3年创业、3年规范、3年特色、6年优质。2013年,学院党委书记张慧青首次提出了“工院梦”——建设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2016年,学院特色名校验收获优秀,开启优质高职教育新征程。在提质创优的关键期,济工职院扛起了党的建设这面红色大旗,创新“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以思想的力量书写发展的奋进之笔。
党建+队伍建设
“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推动、年初有计划、年末有考核、全年有台账”,学院开列任务清单、倒排时间任务,将党建工作推上新台阶。
让每一个党支部成为一个堡垒
5月17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2018年党建工作推进会,会上,5位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首先进行大会交流发言,分别对本部门党建工作如何抓、怎样抓、抓什么作了汇报。随后,张慧青分别和党总支书记签订了党建责任书。大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年该院党建工作思路,将从五个大方面29个重点任务入手抓党建。
为改变过去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两张皮”问题,学院坚持“将支部建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目前学院实现了所有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全覆盖,让党员教师和党员学生有了“主心骨”。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学院党委每年年初对教师学生党支部换届情况进行梳理,按规定建立提醒督促机制;同时,还将建立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长效机制,每年进行摸底排查,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后进党支部,对班子不强、组织生活不健全、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开展集中整顿,年底前转化提升达标。
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学院党委还积极指导各二级学院党总支抓好教师、学生党支部建设,按照学院教师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责任清单,细化责任要求,加强督促检查,着力打造过硬支部。一方面,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今年起,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力争3年内使教师党支部书记普遍成为“双带头”人;另一方面,还注重从优秀辅导员、优秀大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每年对党支部书记进行1次全员培训,强化党的基本知识、纪律规矩和党建工作方法的学习提高。
如今,争当过硬党支部成为各二级学院基层党建的动力,基层党建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推动各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比如,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机电工程学院推出“科创育人”党建项目,学院领导带头抓,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3月份,该学院2013级毕业生张志伟荣获“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称号。
让每一位党员教师成为一面旗帜
6月13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党支部开展“党员进机房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党员老师们在党支部书记刘振霞、主任任清华的带领下,利用没有课的时间到各个机房志愿服务,测试网络、检查机器、打扫卫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党员教师的带动下,一些非党员老师也积极地加入到志愿服务中。
在济工职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已成为广大党员教师的自觉行为。今年,为进一步实现“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目标,学院启动实施党员先锋工程。一方面,设岗位,着眼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每名党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设定不同类型的共产党员先锋岗,指导党员立足岗位,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一方面,划区域,根据党员的自身特点和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活动区域,把有能力的党员编入划定“共产党员责任区”,建立健全党员责任承诺、社情民意登记等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区的任务;第三是建团队,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为中心,组建共产党员先锋队,发扬共产党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骨干作用;第四,立专项,围绕学院大局和中心工作,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工程项目,明确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完成时限、推进方式、保障措施,以项目的落实推动任务落实;第五是塑名师,围绕学院教学工作,实施“党员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以党员队伍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带动教师的整体发展。
党建+专业建设
山东正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济南正全力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新形势下,济工职院主动对接区域传统产业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走到一线调研对接产业发展完善专业群
在党建推进会长达40多页的会议材料中,有一项内容格外抢眼,即学院“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调研题目,其中包括21个教学调研项目,调研内容多涉及学院专业群建设,而且每个项目责任到人,并明确了完成调研时间。
院长杨长军的调研题目是《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需求 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研究与实践》,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学院专业群及制造产业。他始终认为,人才培养如果单靠学校一己之力,无异于闭门造车,只有校企实现深度合作,才能有效提高学院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的契合度。作为山东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目前学院建立了“双主体、校企共育”具有工程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在建筑工程技术、电子商务两个专业进行了试点。杨长军介绍,在调研产业需求的基础上,学院将再培育3-5个专业达到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要求。
对接区域传统产业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学院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适应、同步或超前的有别策略,以学院优势专业为龙头,构建了土建施工、建设工程管理、装备制造技术、现代商贸服务、环境艺术设计、交通运输、轻纺服装七个专业群,涵盖35个专业。“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战略背景下,我们也会紧跟步伐,精准服务。”最近,教务处处长杨峰俊把关注点放到了山东“十强产业”研究上,在此次学院“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中,他主动申报了《对接山东“十大产业”优化我院专业群结构的研究》的调研课题。
校企携手抓党建产教融合促发展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将“混合所有制”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学院先行先试,率先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
2014年10月27日,学院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门窗幕墙学院,是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政、行、校、企共同打造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院,也是该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紧接着,2015年6月9日,学院又与山东万斯达公司联合成立万斯达学院,这是国内首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筑产业化人才培训学院,同样是对校、企、行联合办学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的探索。“实际证明,混合所有制可以让产教融合更深入、更持久,所以我们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杨长军说。
2017年11月,学院又与山东网商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国际网商学院,真正实现“院园合一、课岗融替”的双元教育。国际网商学院由双方分别投入的固定资产、统招计划、资金等出资,合理划分股权占比,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学院共建、事务共管、人才共育、利益共享。
遵循“国有资本在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跟到哪里”的宗旨,学院还探索出了混合所有制办学下党建工作的成功模式。按照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同传统学院保持一样的标准和要求,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党组织在其中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截至目前,学校已与十余家行业协会、20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开创了优势互补、人才共育、利益共享的职业教育新局面。
党建+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经过10年探索,学院创新形成了“四课堂、五联动、多平台、四协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书记带头上思政课引导教师既教书又育人
2017年11月30日下午,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明德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一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
神宣讲会在这里举行,主讲人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青。在这里,党委书记上讲台为学生上思政课已成为新常态。学院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这条主线,明确对党忠实、为人诚实、技能扎实、工作踏实“四实”品质的教育目标,创新形成了“四课堂、五联动、多平台、四协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学院建立了以学院党委行政为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为核心、整合教务部门以及一切相关部门力量的组织管理系统;建立了专题会议制度和领导听课制度,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院领导坚持每学期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2次以上,并能亲自给学生授课1-2次;组建了一支思政课专职教学人员、辅导员和部分党政干部“三位一体”、功能互补、有机统一的教师队伍。作为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确定的全省高职院校中唯一 一所试点单位,学校“两结合”“三全育人”工作也扎实有效;2016年,学院成立了全省高职院校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机构的组织建设。如今,全院形成了“全院教职工人人参与、全院学生人人受益”的协同育人格局。
“思政课程”变“课程思政”打通课程融合的“任督二脉”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孤岛”困境,即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往往“两张皮”,不能融会贯通。为破解困境,学院突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专业建设的局限,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身,把价值引领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其教育活动中,构建起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
走进学院各专业课堂,你会发现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比如,建筑专业教师在讲解古代建筑智慧时,会引用京杭大运河等具有中国特色、济南地域的案例讲专业知识,让课堂变得格外生动,学生在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涵养了家国情怀;近日,学院启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结合,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对革命老区进行对口帮扶的同时,也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通过搭建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传统文化学院、i工院APP等多个育人平台,开展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职业实践、网络媒体“四个课堂”,加强思政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新媒体应用与载体创新、协同育人与多元评价“五个联动”,有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院思政教育经验在全省高校获推广,并作为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推荐参加全国职教成果评选。
收看十九大开幕式。
实训车间,教师在指导学生。
2017年7月学院代表队荣获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立体裁剪。
与通力电梯合作共建签约仪式。
山东省“悉尼协议”研究应用中心”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