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焦作市第十二中学首批38名党员教职工驱车一百余里,前往济源实地观摩了“引沁济蟒”这项伟大的工程。
20世纪60年代,济、孟两县十万民工组成的建设大军在党的领导下,在太行山腹地、黄河北岸,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手凿肩挑,引沁河水接济蟒河,在崇山峻岭间开凿了一条长达102公里的引水灌渠。它解决了济源、孟州两地人民千百年来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其工程之艰巨、意义之重大,堪比林县的“红旗渠”。
“引沁济蟒”工程,它是和平年代的一场宏大“战役”,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活教材”,是一段难以忘却的纪念,是半个世纪以前河南水利建设的一个奇迹。
党员们通过参观引沁水文化展览厅,观看纪录片《激情岁月树丰碑》,实地观摩东方红渡槽、河口引水枢纽,重走引沁渠原址——唬魂潭群英洞。一位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幅幅恢弘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震撼!
济孟人民用血泪、汗水和生命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经历这场精神的洗礼,十二中的党员教职工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和传承愚公移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勇创一流”,做一名愚公式的教育工作者!
《参观引沁济蟒灌渠工程有怀》
作者:王连中
谷雨濛濛访济源。
重温沁蟒缔奇缘。
移山填海先公圣,
引水开源后代贤,
莫道沧桑凭造化,
须知妙造在人间。
常来沐浴英雄气,
管叫精神总少年。
写于农历己亥年戊辰月己丑日
图/文: 焦作市第十二中学 焦作市第十二中学 责编:焦作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