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广西深度贫困县。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占76%,其中仫佬族人口占34.8%,2013年底,全县有11.8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40%。全县通用方言为桂柳方言,少数民族以仫佬语、壮语为主,语言环境复杂,与外界交流存在较大语言障碍,产生“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的尴尬现象。
为消除贫困群众脱贫就业的语言障碍,近年来,罗城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家〈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把语言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来抓,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同规划、同落实、同考核,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开展,积极推进精准培训、经典诵读、规范化达标三大工程,基本做到全动员、全参与、全覆盖,取得突出成效。在2019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暨推普脱贫中期推进会上,县长潘秋琳作为全国唯一县域代表发言,交流罗城县推普脱贫工作经验。
抓住重点,以精准培训工程夯实推普脱贫。精准聚焦教师、基层干部、青壮年农民等重点人群,针对不同需求,举办不同类型普通话专项培训。积极开展“推普乡村行”等活动,所有行政村均对青壮年农民进行“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各村屯将《普通话1000句》集体培训、学习融入到日常会议中,村民借助广西语言文字网等平台自主学习普通话,受益群众达2000多人次。依托就业培训机构等,对不具备普通话沟通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贫困群众进行培训,打通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普通话在全县贫困人口中普及率达79.82%,90.47%的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具备普通话交流能力。
聚焦特色,以经典诵读工程带动推普脱贫。立足各级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媒体、服务行业四个领域,突出推普脱贫主题,成功举办了第20届全国推普周广西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广西“推普乡村行”、“推普扶贫”文艺汇演等,并在全县广泛组织开展全民读经典、汉字听写、演讲比赛等活动,提升全县群众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营造普通话读经典的良好氛围。罗城县经典诵读活动内容多元、形式丰富、覆盖面广,让推普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全县学龄前在园儿童全部会说普通话,中小学学生全部能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92%的专任教师普通话水平等级达标,95%的公务人员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
树立典型,以规范化达标工程强化推普脱贫。成立规范用字督查组,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强化公文材料规范,实现城乡主要街道社会用字基本规范。同时,基层公务员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应用的重点表率,公务往来均说普通话,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把贫困人口学习掌握普通话情况记入每户档案卡。语言文字工作真正融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成功凝聚了全县各族人民在语言上的最大共识,成为推动罗城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器。8所学校被认定为自治区、市级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2010年顺利通过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评估结束后,机构不变,人员不减,经费逐增,常抓不懈。2018年,罗城县高分通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进入语言文字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作为典型示范激发全自治区打赢推普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