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浅议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技巧)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回归学生的立场。如何利用好课堂评价这个教育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呢?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与鼓励,这样就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在评价学生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美善愿望,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美好的东西、善良的品质和进取的本性,对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关注。课文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人的情与意,因此,语文课呼唤教师评价发自内心,投入真情。真诚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地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有时也许是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有力的大拇指,即使“无声”,也会达到“胜有声”的效果。只有发自肺腑的表扬和与鼓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由于受其遗传及生存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学生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性,在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就自身而言也存在着发展的方向问题,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进程和轨迹各不相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个性化特征。如果我们以一刀切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则会使后进生难以接受,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及自尊心、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在的发展,它关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仅要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对于过程的评价也应同样予以重视,教师在面对学生的答案时,要关注他们思考的过程是否正确,当学生答案不正确时,也要引导其找到思考过程中有价值或无价值的因素,不能只停留在“对”或“错”的层面上,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展开具体的评论,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评价,以正确的课堂评价理念作为理论支持,采用有效的评价策略,做到评价的全面性、特异性和评价语言的艺术性,更充分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实效性。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城东小学 杨霞
(原标题:浅议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