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admin 2017-11-24 10:48:11 导读

导读 : 文/梦见乌鸦 《环太平洋》讲述的是2012年一种类似与哥斯拉的巨型怪兽(kaiju)由太平洋海底的一个洞穴中出现,攻击了人类城市。此后数十年间,不断有怪兽从海底的未知世界冒出,...

  文/梦见乌鸦



  《环太平洋》讲述的是2012年一种类似与哥斯拉的巨型怪兽(kaiju)由太平洋海底的一个洞穴中出现,攻击了人类城市。此后数十年间,不断有怪兽从海底的未知世界冒出,攻击洛杉矶等太平洋沿岸城市。怪兽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攻击次数也越来越频繁,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人类世界始终笼罩在死亡与恐惧的阴影下。



  电影中,为了抵御海洋怪兽们越来越频繁、破坏性越来越大的攻击,人类启动了一项名为“贼鸥”(Jaeger)的军事计划,组建了一支配备有最顶尖科技装备的军队对来犯的怪兽进行有效还击。组成“贼鸥”军队的个体是武装到牙齿的巨型“机甲战士”,分别来自不同国家,目前曝光的就是五款来自中、美、日、俄、澳的机甲战士设计蓝图,有点病毒营销的意思,闲话少说,下面就对五款机甲的参数和外形大略评点。


  《环太平洋》7月12日全球同步,机甲控、科幻迷、二次元、美国大片的观众不容错过本片。



  一、中国

  

【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机甲名称:赤红暴风(Crimson Typhoon)
  机型:4号机
  建造地:香港
  启动日期:2018年8月22日
  重量:6122吨
  高度:89米
  操作系统:“三阳”地平线闸道器(Thr-Sun Horizon)
  动力核心:“午夜”环形处理核心 9 (Midnight Orb 9)
  准称人员:3人
  作战任务:中国香港战场


  性能和装备:
  头部为28-GO//三人并列式一体操作舱,全液晶面窗结构,具有变焦望远镜功能。
  颈部为34R0111/sterno活塞位于操作舱底部,大大增强颈部连接的灵活性。
  左臂为双臂结构,液压驱动。
  右臂为加密型多瓣叶电磁炮,具有生物识别功能,可锁定怪物的骨骼
  足部为“阿基里斯”减震装置,脚踝附有磁力流变学阻尼器



  设计思路:
  先说我大***的机甲,这款机甲算是比较漂亮,有点像EVA。设计蓝图看不出颜色,在预告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款深红色机甲。整体有点像《变形金刚》中的震荡波,大独眼造型。机体重量是最轻的,可以推断出这款机甲肉搏性能不高,右臂是五款中唯一一个大口径火力装备,属于火力支援型,左臂双拳的设定可推断其肉搏时的用途。这款机型主要强调的是灵活性,三人驾驶比较突出。



  二、美国

  

【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机甲名称:危险流浪者(Gipsy Danger)
  机型:3号机
  建造地:阿拉斯加
  启动日期:2017年7月10日
  重量:7080吨
  高度:88米
  操作系统:“闪色闪光”4.1
  动力核心:核动力涡轮处理器
  准称人员:2人
  作战任务:美国洛杉矶战区


  性能和装备:
  头部为双人并列式操作舱
  胸部为12IX核动力涡轮发动机,内置核反应堆
  腿部配备10kt陀螺稳定仪,双腿液压动力分配器使得战斗动作更为流畅,保证腿部行动相互平衡
  膝关节为高敏捷扭矩驱动,每个肌肉单元装备40个发动机组,增强了机体的运动能力
  脚踝为08FS冷却排水口,内置活性炭,海水经冷却系统从排水槽中排出,可加强机体在海洋中的动力
  备用武器为I-19等离子加农炮,发射霰弹电荷态离子颗粒,能够穿透怪物身体灼伤内部,防止毒血流出(似乎怪兽血液有毒)



  设计思路:
  不出意外得话,这款机甲算是电影的主角了,主要强调肉搏战斗,所以突出了动力性和下盘稳定,比如海水排水口。这款机甲的设计图是最复杂的,上面能看出原核动力发动机在2016年10月的测试中“健康检查返回的数值超过安全参数”,而被舍弃。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图上的加农炮是单独列出的,不知道是否是隐藏在身体某个部位还是备用装备之一。机甲的外形和中国版差不多,样子还行。




  三、日本
  

【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机甲名称:探戈狼(Coyote Tango)
  机型:1号机
  建造地:东京
  启动日期:2015年12月30日
  重量:7450吨
  高度:82米
  动力核心:核动力处理器
  准称人员:1人(后期型号为2人)
  作战任务:日本东京战区


  性能和装备:
  头部为1人独立驾驶舱,也是紧急救生舱,危机时可整体弹射。
  胸部两边是放射性物体排出口。
  腹部为多面胴体关节(实在搞不清这个多面胴体是啥意思)
  足部为钢铁聚合物,增强机体运动的耐久性
  肩部为两门重型火炮?



  设计思路:
  根据电影中的设定,日本是第一个遭受怪物袭击的国家,所以这款机甲也是最早被设计出来,从蓝图上看图纸都已经掉色了,破破烂烂的。由于是泥轰国文字,里面的内容不太懂,但也没多少,肩部两根管是不是火炮有待考证。机甲的外形有点像威震天,而且设计上能看出与其他机甲的差距,方方正正的,感觉过时一些,毕竟是第一款被设计出的机甲,而且也是最矮、最重的机甲,单人操作机动性可能有所缺陷,但特色在于逃生舱。




  四、俄罗斯

  

【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机甲名称:切尔诺阿尔法(Cherno Alpha)
  机型:4号机
  建造地:海参崴
  启动日期:2018年7月4日
  重量:6912吨
  高度:84米
  操作系统:“红眼9”核心处理器
  动力核心:撞击内核 88
  准称人员:2人
  作战任务:俄罗斯远东战区


  性能和装备:
  头部为巨大的MGS112充能电池,存储能量用来延长行动力。
  胸部中央是双人并列式驾驶舱隐藏在躯干中央
  手臂为特斯拉*拳,每个拳头包含了可发出极限电磁脉冲的特斯拉单元,可对怪兽额外造成415千伏的电击
  足踝部位爆裂钢钉,可插入地面,为机体提供额外的固定力,使之成为一个护卫堡垒



  设计思路:
  最丑的一款机甲,而且喜欢军事的朋友从细节上,比如躯干和足部,就能看出是老毛子的装备,粗中有细,不走寻常路,跟《红警》的俄罗斯机器人一样。这款机型一看就是奔着肉搏去的,能感觉出其装甲最厚,手部放电装置是亮点,驾驶舱被移动到胸口,头部巨大的装置用来充电,机甲就像一个巨大的放电器。再加上足部的钉地设定,老毛子是冲着死磕去的,电不死怪兽自己也跑不掉。




  特斯拉:物理单位,为纪念在电磁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美籍塞尔维亚发明家、电子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符号表示为T,1T = 1Wb/m2=1N/(A·m)=1Kg/(A·s2)




  五、澳大利亚

  

【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机甲名称:尤里卡突袭者(Striker Eureka)
  机型:5号机
  建造地:悉尼
  启动日期:2019年11月22日
  重量:6650吨
  高度:104米
  操作系统:“领航者12”战术控制舱(Arbiter 12 TAC-conn)
  动力核心:X12超级单体内核 (X12 Supercell Chamber)
  准称人员:2人
  作战任务:澳洲悉尼战场


  性能和装备:
  头部为双人并列式一体化吊舱,也是逃生舱。
  头部装甲为琥珀面铂金盔甲护盾,先进的光致变色显像系统提供了良好的视野
  背部为一对“天使之翼”肩胛鳍,为了在近战中保持空气动力平衡
  胸部为反怪兽六联动2X90导弹发射器
  双臂为“刺刃”弹射刀,平时可回收至金属刀鞘中,配备碳纳米管用来散热
  双手为“铜指环”耐高温铁拳,每一根手指为铜钢化合物制成,可提供巨大的撞击力



  设计思路:
  澳大利亚是最晚被怪兽袭击的,这款机甲是最晚被设计出来的,也是最帅的机甲。外星有点像高达或者《装甲心》,重量和中国机甲差不多,属于轻型,却是最高的。重量轻个头高容易打晃,所以才在背部设计一对双鳍保持平衡。机甲也是强调灵活性,手臂上的腕刃,重击的铜拳,前胸的导弹,这款机甲可远程可肉搏,也设计了逃生舱,可以说集前几款机甲的精华所创。




  附录:已曝光的几款机型海报

  美国机甲大海报

  

【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美国机甲“贼鸥”计划标志

  

【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中国机甲概念图


  

【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日本机甲海报

  

【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俄罗斯机甲海报

  

【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澳大利亚机甲海报

  

【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目前曝光的几款机甲和怪兽模型,上列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中国

  

【独家】《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对比评点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2017国内外半月大事
下一篇:最近热点社会新闻及国内外重大事件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