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新定位,凸显了人才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首先,要转变观念识人才。在固有的人才观念中,搞高端科研、搞发明创造的叫人才,却忽略了在农村基层一线的乡土技能型人才。他们在田间地头创新发明,在推广农业新技术、传播农业新知识的领域发挥着创造性作用。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需要堪当重任的天才、“大才”,也需要无数补台搭台的“中才”“小才”。关键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尊重人对自然界的探索精神,就是尊重人才本身。无论什么人,只要在科学领域无畏探索,在创新领域作出贡献,无论贡献大小,我们都要视为人才,都要给予尊重。
其次,要海纳百川聚人才。要有开放的胸襟、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方,才能把党内外、国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进一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千里马须有伯乐识”,要不断创新人才服务机制,通过做好服务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聚集人才、善待人才,真正将尊重人才落实到工作中,增强人才向心力和凝聚力,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让人才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最后,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难得,更难的是人尽其才。要充分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一方面加强人才培训,通过采取岗位培训、实践锻炼、轮岗交流、专业学习、外出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对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才,要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及时为其提供平台,让其充分发挥才智。同时,还要充分信任人才,尤其在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上多征求专业人才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杨洋)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