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长玉报道“我像珍视我女儿声誉一样的珍视我企业的商誉,有些人天生是带着使命而来,‘飞利浦’让节能灯的概念深入人心,影响着整个时代;而我希望‘亦蓁母婴’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服务升级、让高品质母婴服务的标准幸福更多孕产家庭。”亦蓁母婴创始人俞蓓芬是学生党员,学霸、浙大毕业,也曾经是一名令人羡慕的公务员。11年前,为了孩子健康、她忍着剧痛在未愈伤口处剖腹产下她的女儿,取名“亦蓁”;2008年,她用女儿的名字-亦蓁作为自己创办的母婴服务机构的名字,她坚信这是自己一生的事业,她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这份爱的事业做到最好!
爱的初心 为宝宝提供最好的母婴服务
据网信盾互联网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约2500万名宝宝出生,其中10%约250万名左右需要月嫂提供的母婴服务。网信盾高级研究员周健认为,这个数字还将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递增。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母婴护理服务的需求将不断释放,据网信盾预测:全国需要高级育婴师800多万人,而现有的市场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找个好月嫂比找个好工作还难”!上海市民郑先生告诉记者。年初,郑先生的爱人给他添了个小公主,是国家放开二胎后的宝宝。然而,喜悦过后的郑先生也有烦恼,从女儿出生到现在已经快四个多月,期间换了三个月嫂,但月嫂的专业技能总是让他与爱人不甚满意。“人倒是都挺热情,但看护孩子的水平实在不咋地!”要是有个规范标准的平台就好了。郑先生无奈地感叹道。
据中国孕婴童产业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孕婴市场的规模约有3万亿。其中,月嫂这一特殊的孕婴健康服务产业就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网商务频道调查发现,目前从事母婴服务的人员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存在“双低”现象,即文化程度低、职业素质低。找月嫂难,找好月嫂更难!成为准妈妈、新妈妈和宝爸反映的普遍难题。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母婴服务?
母婴服务是一个充满爱的行业,也是一个需要需要具备很多专业技能知识的综合服务,包括:备孕时的注意事项,到怀孕、生产、孕妇产后的身心调整、产后恢复、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常见问题识别等等。
中国网商务频道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目前的月嫂服务已经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从业者准入门槛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等问题也使粗糙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成为消费者吐槽的焦点。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希望推进母婴育儿市场规范发展,对从业人员要有资质限制和专业培训,还要确保可追踪、可问责。
11年坚守,不断创新走在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