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明确具体工作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11月21日《人民日报》)
“中国医师节”是我国设立的第五个行业性节日,也是继“护士节”之后为医务工作者专设的又一个节日。这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1100多万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关怀与肯定,也契合了提升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的民众诉求和大势所趋。
设立行业性节日,不是为了让某个职业群体多一个“过节放假”的机会,更不是给人们的“送红包”或“发福利”制造借口,而是要吁请社会对某个行业的理解、尊重与关爱,并致力于对与之有关联的问题与短板的务实解决。过好“中国医师节”,就必须时刻认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大意义,始终把百姓的健康福祉放在首位、挂在心上,努力做好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的大文章。
过好“中国医师节”,就当强化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升医师群体救死扶伤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与自豪感,设身处地为他们改善从业环境、提升医技水平、解除后顾之忧铺路搭桥、多办实事;医疗行为不只是医师们的单方之举,需要广大患者的充分理解、高度信任和积极配合,这就要求社会全体成员树立“尊医重卫”的思维认知,诚意为构筑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献计出力。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依靠力量,民众是健康中国的参与者和获益者。医生的诚实劳动和辛勤付出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感恩。“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不能只表现于每年8月19日的“中国医师节”,更当成为人们看病就医的行为常态。期待医生群体与各行各业人们的相互尊重和相向而行,能够助力健康中国的早日到来。(长沙县文明网 张玉胜)